- Sep 21 Sat 2013 10:14
大陸北京表演座談會 [ 台灣會館 ]
- Sep 21 Sat 2013 09:49
山採露根舍利頭 [壽娘子 ]
- Sep 21 Sat 2013 09:29
約..南北朝時期 [ 泥塑 觀世音菩薩 ]
觀世音菩薩(梵文:अवलोकितेश्वर,Avalokiteśvara),又譯為觀自在菩薩、光世音菩薩,漢語音譯「阿婆盧吉低舍婆羅」、「阿縛盧枳低濕伐邏」,大乘佛教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,同大勢至菩薩一起,為阿彌陀佛的左、右脅侍菩薩,並稱「西方三聖」。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。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,祂們以大慈悲心,為度眾生示現菩薩形象,重入世間教化救苦。觀世音菩薩即是其中之一;過去佛號是正法明如來。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,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,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菩薩即時尋聲赴感,使之離苦得樂,故人稱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」,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,有「家家阿彌陀,戶戶觀世音」的讚譽。
- Sep 19 Thu 2013 01:46
大陸北京 [ 雍和宮 ]
雍和宮位於市區東北角,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,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、賜予四子雍親王,稱雍親王府。雍正三年(1725年),改王府為行宮,稱雍和宮。雍正十三年(1735年).雍正“駕崩”,曾於此停放靈樞,因此,雍和宮主要殿堂原綠色琉璃瓦改為黃色琉璃瓦。又因乾隆帝誕生於此,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,成了“龍潛福地”,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,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。乾隆九年(1744年),將其改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,雍和宮改為喇嘛廟,是全國“規格”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。
雍和宮南北長近400米,占地約66平方米,具有將漢、滿、蒙、藏等多種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。整個寺廟坐北朝南,分為東、中、西三路。中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,有七進院落、五層殿堂,由南往北,依次為牌樓院、昭泰門、天王殿、雍和宮殿、永佑殿、法輪殿、萬福閣等建築。中軸布局,左右對稱,擁有殿宇上千間。
雍和宮的主要建築物是五進大殿,一進天王殿,二進雍和宮正殿,三進永佑殿,四進法輪殿,五進萬福閣。這五進大殿殿宇巍峨,氣勢軒昂,還有著不同於一般寺院的行宮氣勢。 昭泰門
天王殿(雍和門)
乾隆年間鑄造的青銅獅子
袒胸露腹、笑臉迎人的彌勒佛 彌勒佛後面為手握金剛杵木雕韋馱
雍和宮(祖師殿),大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佛,西邊為燃燈佛、東邊為彌勒佛。大殿兩側的十八羅漢塑像,為清乾隆年間塑造,塑像係以目前已失傳的「彩繪撥金」及「蒙麻脫沙」手法塑造,彌足珍貴。
永佑殿是面闊五間、進深兩進、單檐歇山頂建築,與天王殿同樣為明五暗十結構,原名正寢殿,因雍正帝去世後曾停靈此地,改名為神御殿,乾隆九年又改名為永佑殿,殿中蓮花寶座供奉的無量壽佛、藥師佛、獅吼佛,每尊高二點三五公尺,係以白檀木雕刻而成,殿內西壁懸掛一幅綠度母補繡像,傳說繡像是乾隆的母親孝聖皇太后花費一年多的時間,以七千多塊色彩不一的大小綢緞繡成的。永佑殿西側為專供喇嘛研究天文、曆法的數學殿,東側的藥師殿,供喇嘛學習醫術與藥物之用,藥師殿中供奉宗喀巴大師、藥師佛及長壽佛。
「法輪殿」原為雍王府寢殿,殿堂高大、黃瓦玉階,法輪殿是平面十字形結構,黃色琉璃瓦的殿頂上建有五座小閣樓,閣樓上又仿西藏佛寺建築建五座鎦金寶塔,殿中供奉高六點一公尺的宗喀巴銅像,銅像前是一尊銅質鍍金的釋迦牟尼像,
法輪殿內有一木盆為魚龍變化盆,又稱洗三盆,相傳為乾隆皇帝剛出生用的「洗三盆」,「洗三」是小孩在出生第三天要一次澡的俗稱,也隱喻著用此盆洗澡的小孩日後會飛黃騰達。在宗喀巴銅像後面的五百羅漢山,是由紫檀木雕製而成,羅漢山上置有五百尊由金、銀、銅、鐵、錫金屬製成的羅漢像,堪稱是雍和宮三絕之一。
萬福閣是仿遼金時代建築風格,是雍和宮中軸線上最後一進建築,整座建築為木結構,飛檐三重,面寬五間、深五進、高二十五公尺,中層檐前題額「淨域慧因」、下層題額「圓觀並應」,殿內供奉一尊地上十八公尺、地下八公尺,總高二十六公尺、寬八公尺的木雕彌勒佛像,這尊大佛是由一整株珍貴白香檀木雕刻而成,矗立在漢白玉雕刻的巨型須彌座上,益發顯得雄偉壯觀、氣勢磅礡。
- Sep 12 Thu 2013 14:31
台南孔廟 [ 大成殿屋簷之美 ]
- Sep 12 Thu 2013 08:25
清朝畫家 [ 潘恭壽 ]
- Sep 11 Wed 2013 21:50
民初畫家 [ 俞劍華 ]
- Sep 11 Wed 2013 15:51
狀元郎 [ 陸潤庠 ]
- Sep 11 Wed 2013 08:29
培養多年 [ 珍珠柏 ]
- Sep 10 Tue 2013 10:22
露根香水梅